
在全國興起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新形勢下,總公司黨委組織我們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革命的圣地,紅色的搖籃,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參觀學習。
井岡山對我來講是非常的熟悉而陌生,熟悉是我從小就在課本中知道了井岡山,只知道井岡山上來了毛委員,毛委員領導我們鬧翻身,打倒了地主和土豪,我們分到了田。再是從毛澤東詩詞《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旗幟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在這詩中只知道有個黃洋界,除此對井岡山是非常的陌生。
通過這次來到井岡山,才知道井岡山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和偉大性。井岡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介于湖南酃縣和江西寧岡、遂川、永新四縣之交,總面積四千多平方公里。山大、溝深、路險。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修水、銅鼓、安源的“秋收起義”,在三路義軍向平江、瀏陽、萍鄉推進時,由于敵眾我寡,起義受挫。大革命失敗后,經三灣改編、“八七”會議,確定了黨的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方針。毛澤東率工農革命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共700多支槍,不足千人于十月初進抵井岡山。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部會師。8月趁毛澤東不在井岡山,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等人,指揮二十八、二十九團紅軍向湖南冒進,招致“八月失敗”二十九團全軍覆沒。毛澤東聞訊,親率三十團一個營的兵力迎接二十八團回山,此時守山部隊不足一營。8月3日,敵湘、贛兩軍各一部,乘紅軍主力將歸未歸之際攻擊井岡山,紅軍憑險抵抗,將敵擊潰,勝利保衛了黃洋界,毛澤東聞訊后寫下了這不朽的詩篇《西江月·井岡山》。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建立的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誕生了第一部紅色革命土地法,組建了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革命最早的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創辦了第一個造幣廠等等,創造了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多個第一。因當時的歷史條件所迫,紅軍經過五次反圍剿,于1934年夏進行了戰略性轉移,開始了長征之路。
井岡山被做為中國革命的圣地,紅色的搖籃,它有著偉大的精神精髓和精神內涵。即,堅定信念、艱苦風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敗后,井岡山的革命火種靠工農式武裝割據點燃了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
實事求是、勇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井岡山斗爭是革命處于低潮時期開始的,在歷史關鍵時刻,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
艱苦奮斗、敢于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容,建立革命根據地,離開艱苦奮斗精神是無法實現的。毛澤東、朱德等黨和紅軍領導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依靠群眾、無私奉獻,是井岡山精神在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情操上的具體體現。在井岡山艱苦創業的過程中,紅軍始終關心群眾,相信和依賴群眾,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凝聚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培養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和升華;是值得全國人民珍視的瑰寶;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使我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是井岡山,什么是井岡山精神。做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更加要傳承井岡山精神,切實起到一個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牢記習總書記的要求: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以黨章來嚴格要求自己,以總公司的各項工作和經濟發展為己任,團結好、帶領好廣大職工和全體黨員,充分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做一名有理想、愛學習、重情商、貴堅持的合格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