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公司安排黨員,我有幸到井岡山參觀學習,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腳踏著革命先烈曾經戰斗過的紅土地,瞻仰著一處處歷經風雨卻風采依然的革命舊址,注視著一件件樸實無華又彌足珍貴的革命文物,我被井岡精神深深觸動和震撼,更加認識到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是偉大而永恒的,必將代代相傳,源遠流長,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光芒。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井岡山,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親手開創了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因此載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這次參觀學習使我受到了愛黨,愛國的教育,使我了解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浴血奮戰,艱苦創業,使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發生根本性轉折,使中華民族結束了舊時代,開始了新紀元。是中國共產黨的勵精圖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人民從奴役到當家作主,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貧窮落后到繁榮富強。
井岡山斗爭抒寫了中國革命的傳奇,見證了星星之為可以燎原,人民群眾才是勝利的源泉,這份初心、這份使命無限光榮,激勵著我們一代代人不斷努力奮斗。
參觀了黃洋界博物館,1928年8月的一天,紅軍以不足兩個連的兵力打退了國民黨軍隊4個團的偷襲軍。山上軍民在通往黃洋界的小道上布下了5道防御工事,第一道“竹釘陣”,第二道“竹蘺芭障礙”第三道“滾木擂石”第四道“布滿竹釘的壕溝”,第五道“石筑的射擊掩體”,使敵人難以接近,開戰后,慢慢地石頭砸光了,木頭滾光了,子彈打光了,敵人越來越近了。在這緊急時刻,紅軍戰士把從前繳獲敵軍的迫擊炮經修理抬到了黃洋界上,只有3枚炮彈,果斷向敵軍發射,可不幸前兩發都是啞炮,第3發特爭氣,炮彈一聲巨響不偏不倚直接命中敵軍指揮所。同時群眾把鞭炮放在竹筒里燃放,敵人誤以為有多挺機關槍在射擊,以為我軍主力歸來,敵人嚇得連夜逃跑,紅軍終于以少勝多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勝利。這使我想到,不管是革命年代的軍事斗爭還是當前和平時期的經濟發展,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并利用一切先進技術為我服務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還學習參觀了革命先烈在井岡山的工作環境,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歷史,在小井紅軍醫院感受到曾志同志的大愛無私,為了革命工作舍小家顧大家,為了革命與親生兒子分離,始終堅持在革命斗爭第一線。曾志同志的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理念永遠值得我們每位黨員學習。
我們作為新時期的黨員,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要時刻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論工作的任務有多重,都應刻堅持學習,時刻做好知識的積累,隨時應對工作的需要。革命如此艱辛,和平安定的生活彌足珍貴,我們生活在當代,要用革命先烈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鼓舞自己,激勵自己,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做好本職工作的水平和能力。